“有个承包商被强行收‘保护费’了,就没人管吗?”
今年初,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东进村“五老”特邀监督员、71岁的老党员梅汉奇在走访群众时,被村民的这句话刺痛了耳膜。怎么回事?他多方走访,了解到事情原委。原来,去年下半年,外地种植大户华忠波来到东进村,承包了100亩农田种植韭黄。去年底,平日游手好闲的村民蒋某找到华忠波,直言要想在这里太太平平创业,得交“一点费用”。华忠波有些愤懑,但承包合同已签,收成尚需时日,认为“地头蛇”不能惹,就给了几百元“保护费”,让蒋某打了收条。这件事慢慢在村民中不胫而走。
“张书记,你听说过这件事吗?要尽快处理,否则村里的风气就坏了。”梅汉奇向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反映,语气严肃。
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张金荣立即丢下手中事务,与梅汉奇连夜到蒋某家中详查。可谈话中,蒋某百般抵赖。
第二天一大早,张金荣和梅汉奇继续找到蒋某,了解事实真相。而蒋某想着与谈话人梅汉奇有些熟识,套近乎,说难处,希望帮他说两句话,将事情搪塞过去。
梅汉奇耐着性子,将道理一层一层说给蒋某听。“这事铁证如山,你别想着抵赖,这属于违法乱纪。你有什么诉求,可通过正当渠道解决。另外这事严重影响东进村形象,别人会以为是村干部不作为……”在张金荣和梅汉奇教育下,蒋某终于低头承认错误,将所收钱财还给了华忠波,并真诚致歉。
华忠波对此深受感动:“‘五老’监督员主持正义,村里的正气得到发扬,我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近年来,靖江市全面推进建设“廉洁乡村”,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成了关键。如何有效收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并强化对其监督?生祠镇纪委将东进村作为试点,从村老党员、退休返村老干部、离任老村干、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老教师等群体中,推选一支“五老”特邀监督员队伍。
据该镇纪委负责人介绍,“五老”特邀监督员主要是搜集村情民意,监督“廉洁乡村”建设各项措施在本村的落实等等,“说白了就是监督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梅汉奇告诉笔者,东进村里1700户农户,他们“五老”特邀监督员每年挨家挨户都要走个遍,以聊天唠嗑的方式,探知村民的真心话,尤其是关于村民需求、村中事务、村干部作风的“闲话”,全都一一记录。“一旦发现村干部有‘猫腻’,随时向上级反映;一旦发现村民‘胡说’,也会严肃教育。”他底气十足地说。
如今在东进村,这些为民发声的“五老”特邀监督员,被村民们称为“家门口的小纪委”,村民们敢“说话”了,关于村里发展的建议也敢提了。“他们是在帮我们‘找茬儿’,帮我们‘挑刺’,让我们时时刻刻记住‘廉洁’二字。有了他们,我们的工作开展更顺利了,老百姓对我们也更加信任了。”张金荣说。
靖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权表示,聘请“五老”特邀监督员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贴身监督”,这一做法拓宽了监督渠道,构建起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互通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监督实效。今年,靖江市将这一做法向面上推广,全市192个村、涉农社区共聘请了525名“五老”特邀监督员,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