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县会议和文件简报同比下降22.3%,公务接待费用下降14%,因公出国出境经费下降16%,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办公用房超标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建立作风建设长效管理制度9件,文风会风、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县纪委把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推进作风建设的突破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动真碰硬监督问责,努力营造“四风”突出问题露头就打的震慑态势。
立体防控 抓早抓小
“对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骆玉国利用职务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发放职工福利等问题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于广军工作日午间饮酒给予警告处分……”
推进作风建设,就是要抓长抓常、抓早抓小。开年之初,全县就把作风建设作为重头戏,主动出击,强化监督,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控网络。仅今年1-6月份,就查处作风突出问题9起,立案3人,通报4人。
在面上,正月初六召开“作风建设深化年”动员大会,启动开展“完成工作任务‘零折扣’、加快工作进度‘零拖延’、提升工作质量‘零缺陷’、面对困难矛盾‘零推诿’、服务基层群众‘零距离’、对待不良风气‘零容忍’”“六零专项”行动。
在线上,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奢侈浪费、中梗阻清障行动、“虚假浮夸”、领导干部在社团(协会)兼职、“红顶中介”五大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累计督促退出社团(协会)兼职领导干部45人,清理“红顶中介”1个。针对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组织实施“守纪律、讲规矩”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学习交流、辅导讲座、学思践悟、对照检查、通报曝光“五个专题”活动,引导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强党性、强修养、守纪律、守规矩。
在点上,重抓监督检查,在县委办、县政府办、组织部、纪委设立4部作风监督热线,开通节日期间作风问题举报专线,在县电视台、《滨海日报》、滨海网、“海韵廉风”不间断滚动播放5部监督电话号码,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大明查公开化、暗访常态化力度,组织16个督查组,由纪委牵头,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参加,上门明查单位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务考察情况;成立3个暗访小组,不定期到超市、宾馆、饭店、休闲娱乐场所等地方进行暗访,对发现并查实的问题,一律问责追究、通报曝光。
重拳出击 整治顽疾
将“从严”贯穿县委“10+2”专项治理全过程,实行清单化认领、项目化督查、销号式整改,提高清理实效;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进行回头看,并将清理情况在《滨海日报》进行定期公示,深化并巩固清理成果。针对小官贪腐、吃“唐僧肉”等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现象,滨海县从源头抓起,推行“村务公开清白工程”,让人民群众看明白账、做明白人,让村组干部干清白事、当清白官。该项工程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委常委各联系一个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点,然后由村“第一书记”与296个村(居)直接挂钩推进到位。2014年,全县共挽回村集体资产损失200余万元,核销村组不合理开支80多万元,纠正粮食直补违规发放资金20多万元,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户4047人。同时,聚焦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提高震慑效果。针对东坎镇坎南社区原支部书记郭为付以虚报冒领名义、贪污群众征地拆迁补偿款问题,在精准初查初核的基础上,果断对其实施“两规”审查,一举查处其伙同他人涉嫌贪污拆迁补偿款50多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
专项巡查 剑指问题
“基层落实两个责任究竟怎么样?‘四风’突出问题如何去发现?,正风反腐如何去推进?”针对作风问题转入地下、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县纪委主要领导要求从问题出发,强化工作创新,推动问题解决。2014年,滨海县纪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专项巡查评议制度,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到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着力围绕落实两个责任、中央八项规定、“三重一大”决策情况和有无违纪违法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驻点巡查,巡查前发布告示,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去年,对2个镇区、2个部门开展了首轮专项巡查,发现问题和线索47个,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件,实施“两规”办案3起。巡查发现的滨海县地方海事处原主任孟大鹏、滨海港经济区建设环保服务中心原副主任李安文涉嫌受贿问题被立案查处,滨海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庄正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构成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十万元……
今年,又制定出台“一案双查”暂行办法,对不收敛不收手、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四风”问题严重、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单位,既追究当事人,又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严格的责任追究促进强制入轨。